一月终究还是恒生意外了,1月19日的一个小插曲造就了右侧大腿、膝盖、脚踝擦伤,多少有些影响运动,但24小时内的恢复速度却超过了我的预期。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身体并没有因为热量缺口而进入低代谢状态,反而由于运动计划提高了一些代谢率,算是比较正面的反馈吧。
小家伙看见伤口就直接跑去找了创可贴,拿了自己的饼干和果冻强制投喂,而且不容拒绝,虽然有些好笑,但更多的还是暖心。小孩子的温情总是很直接、简单,没那么多顾虑和复杂。
之前发现小家伙有些短视频成瘾,便催生了很强硬的戒断计划,也有了不错的效果。小家伙想看的时候,会先询问能不能看。按要求只看10-15分钟就去玩别的,也会很配合,不会乱发脾气。不知道是真的理解这种安排,还是来自对大人的恐惧,希望是前者,以后继续观察,随时介入吧。
另外,小家伙在饮食方面也做了很大的调整,奶粉摄入量下降了很多,但依然占了比较高的比例。这个习惯应该是需要时间才能改变了,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,但总会解决的。仔细观察,发现小家伙并没有特别爱吃的东西,但有确定不喜欢吃的,这点比较像我。
说说我自己,虽然因为受伤导致运动有些不方便,但还是维持了一定强度的有氧和力量训练,维持运动习惯比产生正面反馈要重要一些,继续靠近年初定下的目标。体重维持在130上下,热量缺口也在保持,饮食上也做了一些调整,目前去除顽固脂肪的效果还不太明显,边看边调整吧。
印象中,中文互联网又出了某医生关于体重的热点言论,没讲年龄、性别、身高、体脂率,直接就对健康体重做了140斤的阐述,主观感知上是反科学的,但也可能来自医生本人的接诊样本统计,存在一定的道理。不过我还是不准备做自身验证了,毕竟更大范围的统计数据都反映出肥胖与各种疾病的直接相关性,谨慎一些比较好。
聊些别的吧,1月在社群和微信群方面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,必须说微信群一直是我不喜欢的产品形态,大量缺少主题的零散信息充斥其中,同时并非所有信息都没意义,但是爬楼获取到的一点点价值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成正比。随着群数量的增多、群信息的增多,翻阅信息会越趋近浪费时间。相对而言,Trello 这种聚焦的看板应用更适合我,信息密度要远高于微信群,而这两者之间就需要一个桥梁,比如:群内的 AI Bot 将信息清洗整理后发布为看板,唯一的阻碍却是微信生态自身的限制。如今看待微信更多的是工具属性,而微信群又是无法割舍的存在,使用起来总感觉别扭。当然这种焦虑感也是社群运营选择微信的重要原因,从信息发布到成交转化,快速增长的未读消息确实带有很浓的逼单味道,利弊这东西只看怎么利用了。有些时候会不自觉的去想,若是MZD,他会如何利用?
生活上,节前种下了简易向日葵,从种子萌芽到开花,最快也要到3月份了。上次种向日葵已经是3年前了,那次应该是矮人向日葵,看起来总有矢车菊的影子,不知道这次是什么。还是喜欢那种食用向日葵,小时候种过一次,很大的葵花盘,一粒粒葵花籽也很清晰,只是全都没有授粉,所以并没有仁,不过依然给我的儿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及嗑瓜子的肌肉记忆。
儿时的我动植物养过不少,长大后却成了小家伙的动植物主管,两年时间里,养了乌龟、金鱼、蝌蚪、泥鳅、蜗牛,很是折腾人。去年十月趁着进山摘柿子,顺便抓了蝗虫、蚂蚱,结果小家伙只知道喊“虫子、虫子”,碰都不敢碰,这可有些不像我。
回头再看,小家伙是真省心,原来我可全是自己动手的,现在竟然还是扔给我。
之前做过酱汁肥牛、油焖大虾、糖醋排骨之类的菜,这次也就在春节期间被委以重任,只是我其实属于刀工没有、用料没准儿的意识流伪厨,运气的成分占了大半。虽然做了几道菜,也没翻车,但春节正式大宴还不适合我,也不知道会做菜这事儿为何没人质疑一下。不过我真正想做的一道菜是“松鼠桂鱼”,只是最终没有花时间去尝试,留到明年吧。尤其要说的是“饺子过敏”越发严重了,今年看都不想看一眼。
说说我自己的饮食计划,因为低碳饮食(偶尔是生酮饮食)的缘故,我丰盛的年夜饭就成了4个蒸蛋、1根香蕉、1颗番茄,独具特色。有时候准备自己的餐也会顺便做上一些大众菜,比如250g清水五花肉搭上了750g的红烧肉,只看不尝也算是一种体验。不过很享受这种清淡的饮食调整,并没有什么大问题。日常饮食也基本选择低碳高蛋白或者高脂低碳的组合,自身感觉上饱腹感比高碳饮食要更强烈,只是多少有些反感鸡蛋了,不过煎鸡胸肉什么的还是有些麻烦,我又有些懒。另外存在一个外在的变量,小家伙经常拿着各种糖果、巧克力投喂,撅着嘴让你吃掉,总是不好拒绝,幸福的烦恼、烦恼的幸福总是不好说。自己对糖的渴望也开始渐渐显现了,经常性开冰箱看看,又不拿什么,还能控制住。
另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在耐寒力上有些不如从前,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在温度较低时的环境中活动,估计是转变为低碳饮食后,身体还在脂质适应期阶段。毕竟脂肪燃烧的氧化过程并没有血糖供能直接、快速,在维持体温上还是有些差距。脑雾也是个问题,偶尔是能感受到不在线的感知、判断力,代价偿还吧。
春节在家憋不住的小家伙总想往外跑,晚上也嚷着要出门,冷清的街、破损的盲道、孤独的红绿灯、偶尔路过的外卖小哥,年的气息并不浓烈,寒风倒是有几分,一大一小走走停停,有些格格不入却也算融洽。隔着路看见公园里有小朋友,本想打个招呼,结果一个红灯的时间就目送人家离开了,只能作罢。便利店买了盒糖,瞎跑一会儿,终是同意回家了。
假期陪小家伙的时间增加了不少,只是真玩的时间并不多,玩了人造的雪、游乐场玩了半天、路上闲逛了半天,除此之外反倒没什么能记住的。消费力上,小家伙比我要厉害的多,玩具、零食总是逃不开。
不过,如今的春节对我来说已经越发无聊了,很多事并不想过于深刻,和这个时间节点以及种种因素有太多冲突的地方,变迁是一个过程,没什么可阻止的,正面迎接冲撞。
年年岁岁,岁不同。岁岁年年,年相似。